close
2012.09.03-09.07 永和大家庭---團體生活初體驗
【兒童學社第五團 永和隊】( (依依老師)



      這是志龍和依依老師,與永和隊寶貝,一起生活的第一週,從放學的接送到每天的活動,究竟發生了那些新鮮事?孩子們之間,又有哪些有趣的互動呢?

我們就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『吃』來談起唄!


‧午餐時間

      記得曾經有一位試教老師在談到他的觀摩心得時,認為在雅德賽思這樣的團體,「和小朋友討論午餐」是一件很特別的事,小孩可以透過與同伴的意見交流與投票,決定今天的中餐。

      幾位小一新生,正學習著,如何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,以及和別人有不一樣想法時,該如何應對與調適心情。譬如某天中午,仔仔想吃燴飯,柳丁和橘子想吃石鍋拌飯,當天的午餐會議主持人由萱萱擔任,當萱萱問到,請問大家要吃什麼?仔仔說他想吃燴飯,萱萱問還有沒有其他人要提議,柳丁和橘子兩個人在一旁聊著石鍋拌飯的口味,萱萱再問「沒有人要提議的話,那我們要表決了喔!」這時後,也適時的提醒柳丁和橘子,現在大家要進行午餐表決,你們如果想吃石鍋拌飯,可以趕快跟萱萱姊姊提議喔!談了一會,兩人聽完老師的話,柳丁橘子點點頭,不過,在此同時,兩個小男生因為彼此身體不小心的碰撞而有了小爭執,萱萱也進行了表決,最後是燴飯勝出!柳丁皺起眉頭「為什麼不是石鍋拌飯...?」

      一面走向餐廳的同時,我們輪流與兩位孩子對談。當大家在共同進行一項表決時,我們可以適時地發表自己的想法,並提到,當萱萱姊姊在問,還有沒有人要提議時,兩個孩子因為身體碰撞而錯過可以提議的時機,所以,專心在會議中,也是團體民主生活,很重要的一件事。橘子對沒有符合自己期望的反應倒是挺樂觀,「燴飯好!燴飯也很好吃!」聽到橘子這麼說,皺著眉頭的柳丁,也跟著笑了起來「下次再吃石鍋飯飯」,瞧見同儕的正向影響力。
 

‧點心時間

       點心模式,每人一個禮拜有三天可自己選擇點心,一天15元,一週共45元,小朋友能自由運用這筆錢,可在一天內一次花用,也可分配每次想要的金額,若需與人合買,則需要三個人以上,三人以上組合,能夠增加孩子們分配的細節討論與合作關係。聽說仔仔在先前的第一天點心日,就將所有零用錢花光,買了他很想吃的高級食品,後兩天看著其他小朋友流口水~~~,後來他就再也不這麼做了。

       這也是我們讓孩子們自由運用點心費的目的之一,分辨想要還是需要 =>「我真的肚子餓了,需要買塊麵包來補充熱量。」 「這餅乾好酷,我有45元可以將它買下耶!」  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,有多少資源,又該怎麼運用 =>「我有45元,前兩天我想先花20元,最後一天想吃好一點,還有25元可以用。」「星期二是運動日,肚子應該會比較餓,這天留多一點錢下來好了。」「跟其他人合可以買到比較大包的餅乾,來找人合買好了。」「我只剩下10元了,要買什麼東西可以解除飢餓感又不會超過金額的。」增加數學運算的能力 =>「我花了15元,這禮拜還剩下多少錢?」「8元的茶葉蛋加5元的巧克力是多少?」小潔在十位數的加減演算還不是那麼清楚,不過怎麼分配金錢的使用,倒是很有自己的想法,和小潔討論時,會著重在數字的計算與金錢「量」的感覺。展展在聽小潔算數時,似乎對數字有很大的興趣,不斷請老師出考題問他,從2+2,4+4,8+8,16+16....一直到數字更大的十位數加減,都難不到他,展展的心算能力還挺不錯滴。養成記帳的好習慣 =>教小孩記帳,了解金錢的收入與支出,是基礎理財的第一步,在填寫記帳本時,孩子們仔細回想剛剛購買的物品與金額,一邊與同伴比價,嘴裡一邊唸唸有詞的模樣,十分逗趣。
      

‧團體活動

      志龍老師帶小孩進行團體活動,一旁觀察下,很顯然,這群孩子的『團隊默契尚待加強』,畢竟這樣的大團體生活才剛起步,除了原先的萱萱、恩恩、仔仔,已經在永和隊打滾了好長一段時間,新的人事物和組合,還有許多課題等著孩子們與老師一同學習。

     活動時,有的孩子很融入情境,有的孩子需要引導或規範,有的孩子玩過頭,情緒太HIGH也需要緩一緩。同時會有2件以上孩子之間的事務需要兩位老師分別處理,這是在小朋友的人數到達一定的量,越容易出現的狀況,不過,當團體的秩序與團隊默契建立後,這樣的情形就會日趨減少,慢慢步上軌道。


‧自由活動&遊戲時間

     「空白時間」對小孩或大人而言,都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時刻,而孩子們的衝突,往往在這個時段,也最容易產生,如同會議中所提到
,『有衝突時,請用「你我」,不用老師。』     『面對問題,先嘗試解決在尋求協助。』 但事實證明,在基地的遊戲時間,「呼喊老師的聲音此起彼落~~」

        孩子們在面對不同家庭、不同個性、不同價值觀的新朋友,衝突難免,要在孩子們發生糾紛時,讓孩子們靠自己的能力溝通處理,是需要經過不斷的練習和給予正確的價值觀。除了先協助孩子處理當下發生的狀況,更重要的,需要了解事情背後的意義,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把尺,也就是所謂的觀念與底線,當A用手拍著B的肩膀,表示要和他說話,B卻認為,A想要攻擊他,於是爭執產生,「嘿~你為什麼打我?」「我只是要叫你」「很痛耶~你是故意的喔!」「我哪有~我只是輕輕拍你!」。認知的差異,是誤解的開始,這樣類似的情況,不僅出現在孩子身上,更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課題,孩子是人類最真實的樣貌,衝突往往是以顯性的方式表現出來,也正因如此,我們幸運地可以了解每個孩子他在意的點是什麼,生氣會有的反應,被誤會的情緒展現方式。其實在帶孩子的過程,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甚至不滿,讓他用自己的方式說,憤怒也好,沮喪也好,就怕孩子不肯說,把情緒壓抑著,藏在心裡頭。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如何實踐上述提到的兩項目標?當孩子有衝突呼叫老師時,我們會先問他「喔~你說XX剛剛...,那你們需要老師幫忙嗎?」接著老師在中間,扮演溝通的橋樑,先聽一方的孩子說,當一方的孩子在述說事情的經過,另一方的孩子不能發出聲音,除了尊重外,孩子們還要學習,當與對方產生衝突時,我們能否靜下心來傾聽對方的想法,也許聽完對方說的話,已經和完先你所認知的情況有所出入了。當兩邊的孩子都說完後,分別詢問他們對彼此說的話是否認同,或有什麼疑問,甚至與事情的發生不太一樣,引導孩子們誠實的表達,明白對方的立場與動機。並從孩子說話的語氣和動作,觀察他現在需要什麼樣的幫助,適時的,讓孩子們自己去談,「你剛剛那樣,我會不舒服。」「你剛剛影響到大家了。」「我只是不小心弄到的。」「因為我想跟你們玩,所以...」有時候孩子們談一談,突然之間,兩個人就像沒發生過什麼事一樣,瞬間又玩在一塊。讓孩子們用你跟我的方式溝通,無形中的另一個好處是,『孩子已經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。』有時候只不過需要把心裡的不開心說出來,對方就算沒有提供你任何意見,心中也會感到好多了。

      小朋友之間的摩擦,除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,可以和孩子提的,是尊重不同個體的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,孩子們爭執當下,針對的是事情本身,還是事件中的人。身為大人的我們,應該比孩子更加公正客觀,究竟是不喜歡這個人,所以不論他做什麼事都覺得不順眼,還是這件事影響到大家或讓自己感到不舒服,幫助孩子釐清事情的樣貌,並站在對方的立場多給彼此多一些空間,進而從衝突中,學習同理與體諒。


‧生活教育

      從接到孩子的那一刻起,與孩子相處的每個片段、說的每一句話,日積月累,對孩子都有無形的影響力,如何先要求好自己,以自身的規範,成為孩子的榜樣,是身為大人的我們,努力要學習且做到的事。孩子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,包括吃飯輪流練習幫大家拿餐具,離開餐桌前,將自己掉在桌上的菜渣拾起,是服務也是分享,施與受的角色變化,從小動作培養感恩,進而回饋到家人父母。

      有一天放學接到辰辰,他在車上和我分享了一個夢想,辰辰說,他以後想開一家0元手機店,讓所有貧窮的人都可以免費來店裡辦手機,說完後,辰辰接著補上,但是我跟別人說,別人都不相信,說會賠錢...。聽到辰辰這麼說,我鼓勵他,這是我聽到的一個最偉大的夢想了!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?辰辰說窮人買不起手機,他想幫助他們。那該怎麼實踐這個夢想..要準備什麼..如果有人冒充窮人你要怎麼辨識....和辰辰在車上討論起有關於『孩子的夢想』... 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小至寫功課的坐姿,平時說話的音量,水分的補充...到與人交談要平視對方的眼睛,與他人禮貌問好,和孩子談論有關生活與生命。兩位老師成天在小朋友耳邊嘮嘮叨叨.....,時常得扮演黑白臉,換心態,換說法,讓一件事情明確清楚的傳達讓孩子知道,為什麼需要這麼做,這樣做會如何,不這樣做可能會如何,如果這樣會不會比較好,甚至可用『建議』的方式,試著引導孩子們做做看。遇到較嚴重的狀況,譬如:將個人喜好加諸於另一小朋友身上,讓對方感到不舒服,對方試著與之溝通後,不當一回事,繼續做出嬉鬧行為。我們會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,兩位老師分別與「加害」與「被害」交叉對談,將兩方小孩與兩位老師的談話做心得交換討論,一方面可讓教師雙方更了解孩子的狀況,也能透過男女性別不同的溝通方式,觀察探討出孩子可能的行為動機與情緒歷程。


‧環境整潔

      目前在基地,孩子們需要收拾及打掃的時段,分別為玩完玩具以及吃完點心。孩子們喜歡在基地的小房間,利用桌子和布巾,蓋秘密基地和擺攤遊戲,利用一些大小玩具扮演情境物件,想像一下畫面,整個房間被大大小小的東西堆得滿滿滿,孩子們開心穿梭其中,收拾起來,想必是要花一些功夫的。

       玩具房的整理,一開始由老師分配,某幾個人負責那些區塊,哪些種類的玩具,接下來幾天,便請孩子們自行討論如何收拾,誰該收拾那些部分。收納過程中,孩子得靠物品歸位的經驗,發現較大型的東西若先放下去,物品推疊起來就不容易鬆散,用不同的角度擺放,可以使用的空間會增加或變小,木頭桌子在木地板上應該要用搬的,拖行會造成地面磨損及噪音,遊戲中了解一些生活技能常識。

     吃完點心,桌上掉了麵包屑,水果殘渣...,要怎麼收?同樣先由老師帶領幾次,接著由孩子輪流擔任小組長,分配掃地工作,孩子們會和小組長提議自己想做的工作,像柳丁以前在幼稚園很會擦桌子,打掃工作時就選擇擦桌子,還擦得有模有樣。

     萱萱和恩恩是團隊裡的大姊姊大哥哥,兩人有絕佳的默契,在領導任務的分配上,初期會以他們兩位為主,帶領其他的孩子進行責任區分,等孩子們上軌道後,不論是玩具收拾長、點心整潔長、交通路隊長,甚至小小主持人,每個人都能輪番上陣或爭取職位。

     
‧外出探索

      第一次大家一起外出,感受到孩子們在參觀時,對事物的主動學習力與專注力,孩子們在博物館內,看著動物的標本,拉著解說員,請教心中的疑惑,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...



       我們的導覽員是照片中這位阿姨,阿姨跟我們說他已經有好幾個孫子了,柳丁在問問題時,他說:「導覽姊姊~那些標本都是真的嗎?」導覽姐姐先是驚訝了一下,問了小柳丁「迪迪~你剛剛叫我什麼?」小柳丁:「導覽姊姊!」阿姨高興到大笑了好幾秒~原先輕聲細語的介紹,音調突然變得相當高亢,接著仔仔問了關於標本的溫度保存,仔仔「導覽員~那個冷氣要調幾度?」阿姨有點得意的說:「你可以叫我導覽姐姐!!」我跟志龍老師在一旁看了忍不住憋笑,這阿姨跟這群小孩實在太可愛了!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dsvilla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